您的位置:首页 > 教育 >

清华学生参访新华社感受新时代中国主流媒体的担当与变革

发表时间:2017-12-04 16:38:20

字号:A-AA+

  为让中外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、体验中国、洞察中国,日前,清华大学来自9个国家的15名中外研究生围绕“中国主流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商务探索”,前往新华通讯社开展第二期“洞察中国”全球胜任力社会实践,感知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转型方面的探索实践,了解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、发出中国声音的新思路新方法。清华大学副校长、教务长杨斌参加,并与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及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裁姜岩等进行会谈。

第二期“洞察中国”全球胜任力社会实践

  在会谈中,杨斌向新华社予以的帮助支持表示感谢,并介绍了清华大学制定实施全球战略、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相关情况,表示愿意与新华社在人才培养与输送、媒体融合发展、国际传播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。

会谈现场

  刘思扬介绍了新华社的发展历程、使命任务和发展战略。他说,面对新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,新华社正视现实、主动出击、积极变革,充分发挥遍布全球的新闻采编网络和优质内容生产的综合优势,强化网络传播平台建设,丰富移动端服务内容,进一步提升融媒体内容生产和全球传播能力,努力建设世界顶尖的通讯社。他表示,希望扎实推进双方在多领域的交流合作。

  清华大学政策研究室、党委研究生工作部、国际教育办相关负责人和中外学生一起参加了会谈。

  随后,实践队员与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发稿中心、团委、外事局、海媒平台相关人员就具体业务进行了交流探讨。

  在座谈交流中,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相关专家介绍了外宣平台的功能定位、核心理念、业务探索、人才队伍和机制建设情况。电视网的中、英文台作为新华社视频跨界融合平台,在传播策略和对外合作方面不断探索,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、履行主流新媒体的核心责任。电视台新聘外专介绍了对中国媒体的见闻和思考,分享了加入团队的心得体会。会上还就“新时代新华社的国内国际角色担当”“假新闻泛滥背景下如何保证新闻真实性”“如何借力人工智能提升报道水平”等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。

清华学生参观新华社历史陈列馆

  在新华社历史陈列馆,同学们参观了历史照片、发稿文物、烈士名录及塑像、不同时期建设成果等各种展陈。来自工业工程系的德国留学生尹伽(Caner Ipek)说:“我对陈列馆展出的新华社前身红中社使用过的手摇发电机很着迷。如今新华社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新闻通讯社,通过这一历史悠久的媒体机构,我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。”

  师生们还被馆内智能机器人“艾新华”所吸引。它身着记者马甲、胸前佩戴记者证,能轻松自如地回答各种问题,是新华社实施人工智能战略的成果之一。目前,新华社正借助技术驱动,在新闻聚合分发等领域积极推动战略转型。

  清华师生还参观了发稿中心、新媒体中心、多媒体演播室,近距离观摩中国“国社”的文字及音视频新闻生产流程,深入了解新华社“两微一端”的内容产出过程。

  来自新闻学院的蒙古学生美玲(Narantungalag)此前拥有六年的新闻从业经验。她说,能亲眼见识这一世界知名通讯社非常兴奋,陈列馆让她大开眼界,新媒体产品非常吸引人。俄罗斯学生胡凤兰(Victoria)表示,新华社走向国际的战略规划给她留下深刻印象,这势必会吸引更多优秀国际人才加入中国的主流媒体行列。

近距离观摩了解中国“国社”

  清华大学“洞察中国”全球胜任力实践由学校党委研工部、国际学生学者中心及研究生院专硕办、国际教育办主办,学校研究生团委承办,旨在通过中国学生与国际学生“1+1”加强双语沟通,深入中国企事业单位,共同加深对全球议题的理解,全面提升全球胜任力。

关键词: 新华社 清华 中国

请支持独立网站,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: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
来源: | 责任编辑:
中国经济
相关新闻

• 每日推荐 •